精美琺瑯欣賞:這一對琺瑯孔雀挺立回首,雙目有神,鳥喙微啟,神態自信而堅定,在掐絲琺瑯工藝妝點下羽衣艷麗,再襯以綠地藍釉點紅的羽毛,神態栩栩如生。而這對精美的琺瑯作品竟然是一對蓋爐,極為罕見。此對景泰藍孔雀長173/8寸,是清代乾隆年間的景泰藍作品。
清乾隆掐絲琺瑯孔雀形蓋爐一對
掐絲琺瑯一般以銅為胎,清代也偶見金胎銀胎作品,大致做法是由工匠鑄好胎型后,會在胎體上以扁銅絲代替畫筆構圖,再填入由石英、長砂、硼砂、氟、金屬色料等原料溷合研磨而成的釉料,再反覆入爐燒制而成。上等的掐絲琺瑯器除了要造型大方高雅,胎體無瑕以外,圖案本身的精細程度和寓意也是衡量的準則之一。今期自香港佳士得2012年春季拍賣會《華彩熠然-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專場中選出兩項均為成對的掐絲琺瑯器,其一為出自清代十八世紀的一對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另一則為一對乾隆年間的掐絲琺瑯孔雀形蓋爐(乾隆年間的景泰藍介紹)。二者以均以動物為題,靈象和孔雀在中國傳統中均有吉祥寓意,其中象駄寶瓶,除了是剛毅、仁德和福壽的象徵外,更取其諧音而得“太平”之意;至于孔雀在中國文化中更是擁有九德的祥鳥,而其長而華麗的尾部羽毛更是官拜高位的象徵。值得一提的是,兩項拍品對于動物的造型均掌握得非常準確,并透過掐絲琺瑯工藝突出了動物形體的層次感:一對大象頷首斂目,姿態莊重,眼睛部份保留胎色,傳遞安寧靜謐的心境;一雙孔雀則挺立回首,雙目有神,鳥喙微啟,神態自信而堅定,更覺靈氣逼人。

這對掐絲琺瑯孔雀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其它回首的精妙姿態,雙目中嵌有寶石,神光流轉,鳥喙微啟,表現出自信神彩。

羽毛具層次感
景泰藍孔雀羽毛以層層疊進方式呈現,每層的紋路排列和色調都不盡相似,因而令羽毛更為立體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