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掐絲琺瑯犧尊為宮廷造辦處琺瑯作制作,原清宮舊藏,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中。高27.7厘米,寬13.6厘米。
清乾隆掐絲琺瑯犧尊
此件掐絲琺瑯犧尊的器形似牛,但身體上的斑紋卻似鹿。牛身滿佈大、小不一及單、復瓣的六瓣花,牛背的尊形器則飾纏枝花(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碗欣賞)。另於背部的脊椎、尾巴及腹下均飾做工講究的鍍金,雄性的生殖器官清晰可見。動物造型和稠密的紋飾正是乾隆的特殊品味。
清乾隆掐絲琺瑯犧尊后側底面圖
清乾隆掐絲琺瑯犧尊是仿自商周青銅器中的「鳥獸尊」,而加以變化。清代犧尊的動物形制往往似牛也似鹿,故有「天祿」之稱。此犧尊應是宮中重要的陳設器。
清乾隆掐絲琺瑯犧尊紋飾細節圖
清乾隆掐絲琺瑯犧尊款識細節圖
掐絲琺瑯犧尊銅胎,仿商周青銅器中的鳥獸尊,但形制不同。清代犧尊的動物往往似牛亦似鹿,故也有「天祿」之稱。該器形似牛,身體上的斑紋似鹿。器內露胎,牛之首、尾、四足、及環繞四肢附近的火燄鍍金,餘均施淺藍釉為地,牛身體滿佈大、小及單、復瓣的六瓣花,牛背的尊形器飾纏枝花。背部的脊椎、尾巴及腹下的金工精美,雄性的生殖器官清晰可見。牛之下顎陰刻「乾隆年製」自右而左一列楷書款。器物沉重、製作精美,與《皇朝禮器圖式》中記載的乾隆十三年欽定太廟正殿祭器的犧尊形相似,然大小不同,當時若非為祭器,也必定為重要宮殿中的陳設器。原器物上貼有「掐絲琺瑯天祿..」的殘片。屬十八世紀中后期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