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也有著同樣的命運。象上個世紀80年代,景泰藍作為贈送國外友人的首選禮品而飲譽海內外,曾一度倍受追捧,到21世紀初期,景泰藍被稱作“景泰濫”,市場和生產萎縮,2004年以后,景泰藍的市場行情開始有所好轉,現在制作者更是把花雕、牙雕、花絲鑲嵌等精華運用到景泰藍中,形成藝術和內容的統一,鞏固了景泰藍“宮廷藝術”的地位,其市場更是區域成熟穩定。
一個是“中國紅”,一個是“青花”,兩個同被國人驕傲的傳統藝術文化工藝,在今后的景泰藍發展之路上,或許還各有不同。
景泰藍屬于民間工藝,多是手工制作,其價值取決于著色和工藝,首先,著色的配方大多是手工作坊的世代相傳,絕不外泄,這就決定了景泰藍的稀有,其次,制作者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工藝品的價值大師的藝術修養是無法復制和模仿的,最后,景泰藍的工藝流程十分復雜,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大批量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