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創業英雄匯》欄目)銅胎掐絲琺瑯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在明代景泰年間達到其藝術巔峰,后世稱之為“景泰藍”,它是工藝美術世界里的璀璨明珠。趙志輝以創新的理念,從多方面進行工業化升級,使景泰藍更高產、更時尚、更活潑,讓景泰藍這種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生活里延續藝術的生命力,散發出亦俗亦雅,亦古亦今的神奇魅力。
精美的景泰藍工藝品
景泰藍在明清時期皆為皇室所用,要燒制一個精美的景泰藍作品,耗時長,成本高,因此市場偽劣產品大量出現,讓景泰藍成了“景泰濫”。
在非遺傳承人趙志輝的眼中,目前景泰藍面對的生存發展危機還不止于此:從業人員少,全國僅有約1000人;老齡化嚴重,平均年齡65歲;樣式單一,無法迎合年輕人市場。
趙志輝從小就在景泰藍的瓶瓶罐罐間長大,他的父親趙寶樹原本在一家景泰藍廠工作,工廠解體后,趙寶樹感到就這樣放棄太可惜了。于是招聘了二十幾位精兵強將,1991年成立了工廠繼續制作景泰藍。他吸取村辦廠的教訓,決定走技術含量高的精品路線,按照傳統工藝,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并邀有“景泰藍第一人”之稱的張同祿大師親自設計圖樣,指導工藝。此后還與霍鐵輝、戴嘉林、劉永森等多位大師合作,很快,廠子生產的景泰藍制品便以技藝精湛,為業內所知。

趙志輝在掐絲
2012年,因趙寶樹的一場大病,29歲的建筑設計師趙志輝提前“接棒”,管理這個近百人的景泰藍制作團隊。“景泰藍的傳統工藝不能丟在我身上”,這位80后的帶頭人言語間散發出強烈的責任感。從父親手中接過工藝品廠后,趙志輝在經過廣泛調研后,決定另辟蹊徑,從生活性、實用性的角度入手,為景泰藍開拓出更廣闊的市場,讓這只“堂前燕”飛入到“百姓家”。
傳統的景泰藍器形只能是些盤、碗、杯、盞、盒、觚、瓶、罐之類。這些器形觀賞性有余實用性不足,就擺飾而言,遠遠滿足不了現代人的審美要求。“我們的景泰藍除了工藝不變,造型、顏色、功能都在變。要跟得上大眾的審美變化,更要擺脫原本單一的觀賞功能,具備實用價值。” 趙志輝說。

趙志輝在央視財經《創業英雄匯》欄目
于是紙巾盒、煙灰缸、果盤、烤肉架子甚至火鍋,趙志輝一口氣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少物件都換成了景泰藍工藝,讓景泰藍日用化。昔日深藏宮廷,為王公貴族把玩之物的景泰藍開始在尋常百姓的生活起居中流行。一個月后,父親病情好轉,而“少帥”也已為工廠搭建起新時代的平臺,用現代科技手段在網上直銷景泰藍產品,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趙志輝運用自己建筑設計師的專業優勢,以室內裝飾領域為突破口,設計繪制了許多裝修結構圖,然后將一些用于裝飾的重點部位轉化成景泰藍作品,如景泰藍青花紋門框、墻柱包角、暖色牡丹花影視墻裝飾等等。讓趙志輝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景泰藍裝修飾品投入市場后,竟然好評不斷,有的客戶還主動上門來定做,這讓他信心倍增。由此打開了景泰藍實用價值的大門,增加了景泰藍工藝的新亮點。
“年輕人喜歡景泰藍的不多,我專門做過調研,在年輕人眼中,景泰藍的造型呆板、顏色老氣,缺乏時尚感。”為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喜愛和關注,趙志輝在造型、圖案、顏色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改進,設計制作了一些造型新穎、顏色多樣的景泰藍作品。同時,打破簡單的瓶瓶罐罐模式,將景泰藍與多種工藝融為一體,讓作品散發出了時尚的光芒(十個問題讓你輕松了解景泰藍)。

趙志輝在點藍
他與國內外一些設計師合作的作品,將傳統的圖形換成幾何圖形、字母,擺脫了傳統景泰藍單一的華貴的龍紋、鳳紋等紋樣,呈現出濃厚的現代感,屢屢在國際展覽中獲得大獎,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銷量逐年增加,還遠銷歐美。
趙志輝以創新的理念,從多方面進行工業化升級,使景泰藍更高產、更時尚、更活潑,讓景泰藍這種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生活里延續藝術的生命力,散發出亦俗亦雅,亦古亦今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