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wsuuw"></option>
  • 景泰藍又名琺瑯,因為明朝景泰年發展到一個高峰,并以藍色為主,
    因此得名景泰藍,因其精美深受皇帝喜愛而成為宮廷御用品,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您當前的位置:景泰藍之家 > 景泰藍收藏 > 從琺瑯的收藏到景泰藍的傳承與責任(圖)

    從琺瑯的收藏到景泰藍的傳承與責任(圖)

    時間:2014-09-01 點擊人氣: 來源: 景泰藍之家 作者:琺瑯之家
    內容簡介:清八旗子弟興文玩,喜歡在各種文玩收藏中尋些樂子,玩法門道也頗多。比如,手里把玩個工藝精湛的琺瑯器鼻煙壺,勢必要在朋友圈中好好炫耀一番。因為琺瑯工藝工序繁多、苛刻,相比于其他文玩器物,更具收藏趣味。不同于父輩們做大件的瓶瓶罐罐的琺瑯手工藝品,真正做琺瑯表盤是從熊松濤開始的。熊松濤把琺瑯微繪做到極致,也是合理地傳承了家族手藝。

     清八旗子弟興文玩,喜歡在各種文玩收藏中尋些樂子,玩法門道也頗多。比如,手里把玩個工藝精湛的琺瑯器鼻煙壺,勢必要在朋友圈中好好炫耀一番。因為琺瑯工藝工序繁多、苛刻,相比于其他文玩器物,更具收藏趣味。

     
    琺瑯鼻煙壺.jpg
    琺瑯鼻煙壺
    如今在北京通州漷縣鎮靛莊,有一處掩映在村落間的寬敞大院。當年熊松濤的爺爺在晚清宮里造辦處當學童,學習琺瑯工藝。清王朝傾覆后,造辦處隨之解散,琺瑯工藝也流散在民間。之后,熊家三代人一直生活在這個大院。雖然其貌不揚,但幾十年來,這里見證了琺瑯這門手藝的坎坷沉浮。
     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jpg
     
    琺瑯制作源于西方,元代時從阿拉伯半島陸路傳至中國,時稱“大食窯”器。由于色澤精美、華麗,這一舶來之物迅即在貴族人群中廣為流行。工匠們也在“大食窯”制作技藝的基礎上,結合了傳統工藝,制作出了嶄新的金屬掐絲琺瑯,這種工藝頗得明景泰帝的青睞,于是得名“景泰藍”。景泰帝之后,琺瑯工藝在清乾隆時期又一次達到了頂峰。
     
    自民國開始,琺瑯制作工藝急轉直下,晚清以前手工制作、工藝復雜的景泰藍已經難以復制。建國后,琺瑯制作摒棄了雍容華貴,制品也多看重實用性。政府為了發展經濟創外匯,將大量工藝粗糙的琺瑯制品出口到東南亞等國,此時的琺瑯制品難言工藝價值,精品依舊在晚清以前。然而,大量晚清前的珍貴琺瑯器在“文革”時損失嚴重,難尋芳蹤。為數不多的幸存者如今在拍賣市場上已價格不菲,有些甚至拍出了過億身價。
     
    琺瑯器: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熊松濤小時候經常見到父親和朋友們一同制作琺瑯,有時為制作一個天球瓶,工匠師傅要在作坊里不間斷地雕琢兩三個月。那時已經有人下單定制高檔琺瑯制品,但由于工序復雜,訂單很多都排到一年之后。那時在他印象里,琺瑯器十分受人喜愛,而且制作琺瑯器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
     
    琺瑯器從元代開始,在中國已發展了600年,除了精美的外觀,最吸引人的就是工藝性。目前比較流行的琺瑯制作方法有三種,即掐絲法郎、內填琺瑯和畫琺瑯,不論哪種,都要經過繪畫、燒制、器形等至少10道工序,且要求極其苛刻。所以,精品琺瑯器的制作絕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有耐心的藏家也甘愿為一件心儀的琺瑯器制品等上一兩年。
    雍乾琺瑯彩瓷器.jpg
    雍乾琺瑯彩瓷器
     
    如今琺瑯制品收藏市場上,古物已被視為神話,而并非古物的琺瑯工藝,做工精良同樣價值連城,能在拍賣會上拍出高價。所以,對于琺瑯器的收藏,人們往往更重視其工藝價值,這種工藝也開始隨著人們的需求,不斷延伸擴展。
     
    琺瑯腕表:方寸之中見珍貴
     
    從琺瑯工藝誕生之日起,人們便在其工及器形上不斷創新,如歐式的琺瑯鐘、琺瑯盒,中式的琺瑯瓶、筒、盤。除此之外,琺瑯器也被應用到了很多細小的工藝中,比如說制作打火機外殼和腕表表盤。
    琺瑯腕表.jpg
    琺瑯腕表
     
    由于工藝難度的高復雜性,琺瑯手表一直是頂級品牌的領地。早年在國內很少有人能做得出,也缺乏真正的精品。因不具備這種工藝,當時一個中等價位的琺瑯片都要賣到8000元人民幣左右;蛟S因為精雕細琢的工序與高檔腕表的制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今很多瑞士高端腕表品牌均會推出琺瑯手表。
     
    然而,在試制琺瑯表盤的過程中,熊松濤發現,燒制琺瑯表盤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從最開始的制作到最后完成,需要差不多50道工序。若做掐絲琺瑯,工藝從掐絲、上釉,制作一個面積不足5平方厘米的小琺瑯片,卻要花費近一個星期的時間,細致程度和工藝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在琺瑯工藝上也要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對畫面的設計和對釉料的選擇。熊松濤當時利用了一些老配方,結合現代技術,用青金石、松石等原料上釉,這與傳統的景泰藍工藝相比,工藝難度要求更高。不僅如此,掐絲工藝也需做到非常精細,一件上檔次的掐絲琺瑯制作所耗費的人工經歷無可估量,加上金絲、進口天然礦石、半寶石提煉等珍貴用料,其昂貴的價值不言而喻。
     
    在幾年前的巴塞爾鐘表展上,熊松濤制作的琺瑯表,在鐘表展上得到了國際眾多鐘表人士的認可。熊松濤說,將琺瑯工藝運用在手表的制作上,可以說那是復興琺瑯工藝的一條全新道路。“琺瑯表會讓人重新關注琺瑯這門手工藝。我想通過這個點,讓大家接觸到這個面,讓人們認可這種工藝,這是中國傳統的工藝。”
     
    傳承就是責任
     
    不同于父輩們做大件的瓶瓶罐罐的琺瑯手工藝品,真正做琺瑯表盤是從熊松濤開始的。熊松濤把琺瑯微繪做到極致,也是合理地傳承了家族手藝。
    清雍正琺瑯彩藍料山水把壺.jpg
    清雍正琺瑯彩藍料山水把壺
     
    熊松濤說,當年父親反復告誡自己,這個手藝在中國已經有600多年了,不能在咱們這一代斷了。如今他不僅傳承了琺瑯工藝,而且找到了一種能將其發揚光大的方式。熊松濤說,自己作為琺瑯工藝的傳承人,總是第一個感受到琺瑯的魅力,“比如制作一個琺瑯杯子,需要先將一個銅片一步步敲出杯子的器型,然后在上面掐絲、點藍、上釉,直到器物的最終成型,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會讓人體會到深深的文化歸屬感。
     
    在他看來,中國人喜歡更具文化感的東西,但也只有在人們富了之后,才會逐步體現在‘貴’,而‘貴’體現在一個人所玩味的文化產品,包括各種器型和藝術品。“相信隨著大家品位的提升,會越來越對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文化有所了解。”
     
    版權所有 2011-2015 景泰藍之家 [jtlzj.net] 京ICP備2021015155號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ihc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option id="wsuuw"></option>
  •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最近最好最新的2018中文字幕,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